坤叔 发表于 2010-11-11 19:09:00

在“创新广东--第三次希望工程南粤会亲--东莞会亲”现场采访的发言

在〈创新广东--第三次希望工程南粤会亲--东莞会亲〉现场采访的发言
       东莞的助学组织从来就非常重视关心和帮助东莞的弱势群体,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,我们助学团队的助学活动,十五年前就是从东莞开始的。那时,我们第一批就资助了麻冲、洪梅、石碣、大岭山159位贫困学生,直到他们考上大学。但是,我们不能抱着狭隘的地域观念,只把目光放到东莞的孩子身上,忘掉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更贫穷、更需要我们帮助这个严峻的现实。好多地方的孩子,连每天吃顿饱饭也是一个暂时还难以实现的奢望。

   公益,顾名思义,就是着眼于广大切实需要帮助的公众利益,而不能只局限于个别地区的少数人。近来,有些人提出“慈善本地化”,把民间自发自觉的助学行为说成是在外地“大力扩展自己的影响力,忽略了本土的要求”, 实际上是把公益功利化,形式化,庸俗化。我对此论调,不能苟同。

   大爱无疆,又何必区分是本地、外地呢?只要是面临辍学的贫困孩子,我们是遇见就帮助,在这里遇见,拉一把,在那里遇见了,也要给于力所能及的帮助。遇见了需要帮助的人, 为什么不去帮助? 难道因为要本土化, 就把迫切需要帮助的现有外地助学点的学童放弃?

   我和我的助学伙伴在助学的路上走过了20多个春秋,至今, 有1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热心人士加入了我们的助学行列,受我们团队资助的全国各地的贫困孩子已超过3000人, 当然也包括广东和东莞的孩子,每学年的资助金额超过120万元。今年10月,我们趁给各地孩子送助学金的机会,调查核实了200位特困生的资料,即将陆续挂到网上让大家认助。计划春节前让我们团队资助的孩子增加300名,争取明年受助孩子达到4000名。

   助学,贵在行动,贵在坚持,贵在完善而有效的管理机制,而不在乎口号喊的多么响亮,标语旗帜举得有多高,声势有多么轰轰烈烈。让公益成为习惯,体现了我们助学人共同追求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,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同时,实现自己道德品格的完善和提升。

millicharity 发表于 2012-4-8 19:44:19

注册了,从此,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了,再也不用看别人的面色了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在“创新广东--第三次希望工程南粤会亲--东莞会亲”现场采访的发言